欢迎
,
退出
首页
登记托管
> 企业登记托管
> 有限合伙企业财产份额质押登记
> 私募可转债登记托管
> 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登记托管
> 北登中心介绍
四板企业
> 北京四板企业
> 专精特新专板
> 挂牌公告
> 挂牌企业流程
投资园地
> 投融资咨询
> 投资者教育
> 我要开户
> 我要投资
> 我要发债
> 市场新闻动态
企业增值
> 企业路演
> 挂牌仪式
> 企业改制与股权管理
> 企业培训
> 走进深交所
> 转板咨询
会员服务
> 会员介绍
> 会员列表
信息披露
> 四板市场公告
> 审查信息公开
> 监管信息公开
> 我要披露信息
> 业务法规
> 扶持政策
关于北京四板
投资园地
严格防范、持续监控,没有一例非法集资;
严格风控、强化信披,没有一单产品违约!
首页
>
投资园地
>
投资者教育
>
正文
信用债违约常态化 基金投资者如何“避雷”
时 间:
2018-05-28
作 者: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
浏览量:
0
“五一”节刚过,盾安集团爆出的450亿元债务危机牵动了市场各方神经。
然而,这只是债券风险事件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据Wind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共有49起信用债违约事件。而2018年以来已有20多只债券出现违约。其中,有的企业债券除实质性违约外,企业主体还有大量债券尚未进入兑付期。
频频发生的债券违约,犹如悬在公募基金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让基金投资者诚惶诚恐。
在投资者眼里,债券违约与己无关,反正机构会刚性兑付。然而,2014年“11超日债”正式宣告违约,已经打破了刚性兑付。资管新规中引人关注的一项就是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从而打破刚性兑付的行业陋习。
在打破刚兑的要求下,公募基金要避开违约债雷区,一方面需要多策略防控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披露,减轻投资者损失,避免非理性赎回。上周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证监会也已经关注到市场债券违约的案例比较多,已经提醒相关部门及交易所重点做好风险的提前排查、预警、监测和综合研判,以及对已经发生的违约事件和案例进行风险处置和相关的日常监管工作。
投资者对债券的违约风险往往缺乏充分的认识。面对债券违约日益常态化,对以基金方式参与债券投资的投资者而言,应该如何避免“踩雷”?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不仅要仔细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还要知道购买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运作方式是怎样的,要选择平台大、信用甄别能力较强的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投资者还要留意自己的基金投资组合,关注定期报告中信息披露情况,是否有可能会发生违约状况的债券出现。此外,基金是一揽子的债券组合,即使有个别债券不幸“触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散“触雷”后带来的损失。
(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
上一篇:非法集资套路多 识别防范需加强
下一篇:违约趋于常态化 投资者需加强风险管理
关闭
相关文章
“攻守兼备”的可转债之风险篇
“攻守兼备”的可转债之交易篇
“攻守兼备”的可转债之基础篇
证监会:从重处罚资本市场“惯犯”
易纲:严厉打击金融欺诈、恶意逃废债、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